时间:2022-09-20 16:19:02 | 浏览:569
四川新闻网消息 算到今年,艾霞已经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了13年。如今已是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的她,是医院消化内科发展的亲历者,更是参与者。
“我刚来时,这里看的病种少,检查设备也少。自身发展都面临很多难题。”艾霞回忆着消化内科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德阳市内镜治疗中心,还担负着帮扶其他医院的任务。”
从弱到强 消化内科的“蝶变”
2009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的艾霞来到了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在当时,她也是消化内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设备仪器少,能看的病种少。科室在现在门诊大楼的四楼,和内分泌科室共用病床、共用护士。”对到过大医院实习过的艾霞来说,来到当时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心里有一定的落差。
不过,有一个人让她树立起了信心,这个人就是樊林。“当时樊主任给我们那批刚进来的医生讲了很多鼓励的话,对消化内科未来的发展定下了目标和思路。”这让艾霞有了强大的动力。
德阳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德军曾提出:医院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医院学科的发展是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医院建设德阳地区医疗次中心中四大战略的重要保障。
为把消化内科打造成医院、甚至德阳市的重点学科。在樊林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主动分析科室的现状、发展潜力和趋势,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等消化系统方面疾病的诊断经验,提高对消化系统肿瘤(胃癌、肝癌、胆管癌等)的治疗水平,尤其对消化道大出血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还新开展了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及硬化剂、组织胶治疗、金属钛夹内镜下止血、超声内镜等技术。三级、四级介入手术开展达10余项。
同时,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消化内科还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在全市领先的设备,诸如德(阳)绵(阳)广(元)地区第一台奥林巴斯EnteroPro小肠镜系统、市场上目前最为先进的电子胃肠镜检查系统奥林巴斯290电子胃肠镜系统等。新增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十二指肠镜等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全市领先的设备,开辟了小肠疾病检查治疗的全新领域。
终于在2016年9月23日,德阳市内镜治疗中心在德阳市二医院成立。目前,内镜诊疗项目由原来的10多种,增加到20多种;ESD、ERCP、EST、POEM、EMR等内镜介入项目在本地区领先。
从自身发展到帮扶 让成果惠及兄弟医院
对癌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极大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因此,科室把早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派出员工到大医院、高校进修,以提升科室全面发展,成为了科室的必修课。
“我们科室不少人都出去进修过。2013年,我就到华西进修了1年,2021年又到重医进修半年。”艾霞说,有的同事还去过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西南医院、华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地进修。
个人的发展就是科室的发展。目前,这个拥有多名主任级医师、研究生和主管级护师的科室,形成了人人思发展、谋发展、干发展的良好氛围。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德阳地区Hp流行控制情况调查研究》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在德阳地区的临床研究》,不断跟进学科发展前沿。
作为德阳市内镜治疗中心,不断提高省内消化医师的早癌诊治规范化操作技能;建立省内除华西外第二家用于内镜培训的实验室,让德阳地区各区县消化医生有更多临床模拟实践机会,培养学科技术骨干队伍,垒好人才根基,有力推动了德阳地区消化内镜的发展,也让二医院消化内科增加了在业内的分量。
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消化内科还帮扶其他医院。为充分发挥内镜治疗中心区域医疗高地的辐射作用,2017年10月德阳市二医院首个专科医联体正式成立,其中,消化内科成为首批专科医联体建设科室之一。
德阳二院业务副院长刘伦波这样说道:专科医联体不能流于表面,只有把市级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在实质上相连接,才能真正带动县级医院以及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后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力的、有实质性的“下沉”和“提升”;德阳市二医院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查房、人员培训,有侧重地“对症下药”;率先在地市级医院打造国内首家内镜医生交流平台,采用1080p制式,高清内镜图像适时传输、同步指导的远程交流平台,用于指导基层医生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此外,医院专家每周对手术进行线上指导,手把手带教广汉市二医院医师的内镜技术,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供稿:德阳市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