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0 15:20:54 | 浏览:444
天府旌城艺术书吧
动静之间,令人期盼满满,浮想联翩。
自2019年夏,德阳在城西片区设立天府旌城,以天府大道北延线为城市中轴,以石亭江生态湿地为本底,以现代产业为支撑,一个全新的公园城市板块横空出世。
石亭江与旌湖(绵远河)同宗同源,由北向南,在最新的德阳城市版图上,两河格局跃然而现。
天府旌城鸟瞰图
路轴赋能
构建德阳城市新中心
天府旌城规划面积168.7平方公里,直管区70平方公里,涉及旌阳区天元街道、孝感街道和广汉市金轮镇、小汉镇,处于旌阳、广汉、什邡、绵竹的几何中心。它的设立是德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从地理位置看,天府旌城板块位于德阳传统中心城区以西,区域内交通路网密布,纵横交错,与传统中心城区浑然一体。作为未来城市新中心,外联成都的两条交通主动脉赋予它极大优势。
天府旌城城市夜景效果图
一条是串联起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城市中轴”——天府大道北延线,起于成都人民北路二环路口,一路向北,成为一条贯通全境的“黄金中轴”,起到了“沿轴布局”的核心引领作用,是立城兴邦的重要载体。
另一条是市民翘首以盼的市域铁路S11线,接驳成都地铁18号线,在德阳境内有三星堆站、天府旌城站、德阳南站、四川建院站、五洲广场站、文庙站、德阳北站7个站点,其中天府旌城就拥有天府旌城站、德阳南站两站。
两条交通主轴在境内交叉赋能,双重作用力让天府旌城直管区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由传统中心城区边缘转变为“成德同城新门户”,形成无可比拟的集聚效应。
天府旌城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建设现状,从城镇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使用者角度出发,塑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形成“三心联动、一环四轴、六区融合、蓝绿交织、城湖一体”的空间结构。
三心联动:打造商务金融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文旅休闲中心。
一环四轴:公共服务环、天府北延线公共服务轴、长江路功能联动轴、恒山路功能联动轴、东海路功能景观轴。
六区融合:塑造六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区、旌城活力区、北天府公园区、科技创新区、产业转型区和智创商务区。
天府旌城的发展模式,是以优质生态环境推动城市新区的人口聚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传统中心城市布局,呈现出“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独特风貌。九顶山下,公园城市,天府旌城的区域价值正在绽放。
以水定城
塑造城绿相融高品质生活地
近期,旌湖(绵远河城区段)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启动。1条贯通两岸的滨水绿道、19处富有活力的滨水开放空间即将形成,德阳人对滨水而居的向往再次被点燃。
旌湖陪伴了德阳40年,承载了几代人的乡愁情愫,可谓“无水不欢”。而身在旌湖之侧的石亭江,在经历了长期静寂之后,如今悄然走进人们视野,将与旌湖携手,推动德阳步入滨水4.0时代。
天府旌城邮票公园
石亭江与旌湖同宗,发源于九顶山南麓,自西北—东南向,走什邡高景关,从绵竹新市经观鱼吸收射水河,再向东南进入天府旌城,至广汉三水易家河坝与绵远河汇合。
旌湖正在经历第四次大规模提质,而石亭江两岸还是野草萋萋,如同一张白纸,可描可画。石亭江之于天府旌城,如同旌湖之于现主城区,是新区核心自然生态资源,在未来,将是天府旌城人最骄傲的生活场景。
石亭江两岸区域是天府旌城直管区的核心区、先行区和示范区。天府旌城“凭江润城”,把公园体系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予以先行,打造天府北域公园城。对标天府新区,借鉴雄安经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保护现有自然生态要素,高起点、高标准构建系统完整的蓝绿空间体系,加快推动8600亩生态湿地、滨水绿地和多个邮票公园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
北天府公园效果图
以天元南片区为例,其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一廊、两带、六轴、多点”的绿地景观结构,形成系统式绿地,覆盖全城的大系统:
“一廊”:沱江路以北、大渡河以南形成的城市景观绿廊。
“两带”:指石亭江生态景观带、西河生态景观带。
“六轴”:包括一环路景观轴、中央景观轴、九龙江路景观轴、沱江路景观轴、长白山路景观轴、二环路景观轴。
“多点”:多个城市景观节点,包括各级生活圈居住区公园。
眼下,石亭江岸及园区内星罗棋布的渠系、生态绿地规划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而这将是一个将生活互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自然生态乐园。天府旌城把绿色、低碳、韧性、智慧理念深植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高品质生活场景供给。推进规划馆、博物馆、科技馆和城市会客厅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商业,构建一批功能完善、方便快捷、覆盖全面的“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提供林居、田居、江居、河居、园居、城居6种特色住房产品。
——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结合生活圈布局,引入高质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推进天府旌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分院建设。
正在建设中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分院
——高品质内联外畅的交通供给。贯通融入主城区路网,突破宝成铁路廊道阻隔,推动成德大道、南湖路、长江西路延长线、天府大道北延线延长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
资源集萃
“人城景业”融合共生
从默默无闻到崛地而起,产业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未来的城市资源集萃地,天府旌城塑造“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城市形态,按照‘七分城,三分产’的总体规划,把产业发展融入到开发建设中,达到“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兴起一个集群”的效果,实现以建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
坚持优存量、提增量并重。区域内,已聚集以特变电工、钰鑫机械、烯碳科技为代表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支持引导优势龙头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实现“优存量”。同时,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的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实现“提增量”。
坚持创新驱动。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核心功能区建设,聚焦区域性总部经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创建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已成功签约投资30亿元的云狐集团德阳数字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特变电工西南5G装备电缆科技产业园项目,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形成支持德阳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制造强市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天府旌城科创港
“‘十四五’期间,计划引进不低于10家投资5个亿的工业项目,打造产值近400亿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构建‘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的工业发展格局,最终形成现代化千亿产业新城。”天府旌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接成都北改,积极融入成都都市圈发展,作为成德同城发展桥头堡,天府旌城的巨大动能已蓄势待发。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立新城”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雏形,天府大道北延线等成德同城化主干路网骨架基本建成。到2025年,生态景观基本建成,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基本建成。到2030年,直管区聚集40万常住人口,基本建成生态良好、集约高效、功能完善、活力迸发、产城共融、人城共进的现代化公园新城,形成“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天府旌城”的崭新格局。
记者|王三春 编辑|何书阳
责编|汪巧 值班副总编辑|向彤剑
2022年8月27日至29日全球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影响力最大盛会落户东经103°北纬30°德阳为什么是德阳?deyang从铸造到制造再到创造是这座城市传承古今的血脉远古蜀人青铜铸造技能震撼天下三线建设让西部小城崛起为工业重镇改革开放成就联合国
德阳的第一条专属于旌湖线路的公交车要上线了。曾经,德阳最拉风的公交车是什么?一定是1路的双层巴士。2006年4月16日,德阳上线的双层巴士只投放在了1路公交线上,那个时候的票价还只是1元钱。每次等1路公交车的时候,都很希望到站的是一辆双层巴
日前我市文旅部门在市(州)文旅主题宣传月新闻通气会上以“安逸走四川 花香漫德阳”为主题向省内外游客推介了3条德阳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线路● 线路一——古蜀文化游三星堆博物馆——德阳石刻公园——德阳文庙——文庙新天地这条旅游线不仅可以感受古蜀文
还没得几天,2021就要过完了。今年德阳的GDP一定是不会超过宜宾了,南充也暂且超不过德阳了。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也对德阳、绵阳、宜宾、南充四地的经济结构做过一次分析,主要是看差距在哪里?比较后,德阳与绵阳在第三产业方面差距是259.69亿
>>>编者按共建都市圈,共圆同城梦!11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同时也是中西部第一个。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德阳如何
封面新闻记者 王攀 王祥龙距离成都仅40余公里的四川省德阳市,其城市空间主要沿穿城而过的旌湖(由绵远河改造)布局。12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共德阳市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德阳将构建一个能容纳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框架,德阳城市空间
记者从1月14日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春节期间,为营造浓浓的“年味儿”,该区推出以“金鼠呈祥•约会旌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旌北新区消费升级,繁荣旌阳“夜经济”,带动旌阳乡村游。德阳
会上,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别对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等知识详细地进行了讲解,并对监测上报系统及报告填写、报告程序,以及如何发现和挖掘新的、严重的病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具体地讲解和培训。据悉,通过培训进一步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说到四川省德阳市,很多人应该都会首先想到“广汉三星堆”。可实际上,德阳还有一处重要的历史古迹可以与“广汉三星堆”齐名,那就是“白马关”。“白马关”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罗江区,横亘于成都平原东北,自古为东西两川的
中国网讯 每天早上不到8点,罗江城区五岔路口的早餐店食客接连不断,店里和店外过道铺开的几张桌子已座无虚席。“每天早上从7点一直要忙到10点,几个小时下来能卖200多份早餐,生意基本已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了!”指着在临街过道铺开的桌子,早餐店易